“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7月11日下午,走正道行远路云夏令营举办了题为《马克思的一生》的线上讲座,带领营员走进马克思的一生。同学们经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在确定人生方向、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有诸多收获。
讲座回顾
主讲人首先探讨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的一生,接着从“学生时代的理想追求与思想探索”“从书房走向社会舞台”“两位亲密战友”“安详地离去”几个方面讲述了马克思的一生。主讲人分享了许多马克思的文章和书信,带领同学们从字里行间体会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感悟马克思的幸福,继而总结人生启示。
一、为什么学习马克思的一生
主讲人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对于全世界而言,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当今世界仍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对于个人而言,感悟、学习马克思的活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精神财富。
二、马克思的一生
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到了自己对事业的选择。马克思选择自己的事业时有两个特点:1.马克思要找到持久的、真正的热情,那就只能为人类而工作;2.马克思对名利有着清醒的认识。名利所提供的不过是“偶然机会和假象”。实际上,马克思的一生都体现出这两点。
大学毕业之后,马克思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莱茵报》当编辑,在这里,马克思接触到人民的实际生活。马克思积极参加政治和思想斗争,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现实,发表系列文章,开始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1844年初,马克思创办《德法年鉴》,发表了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了他新的世界观的基本点。这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836年夏,马克思和燕妮之间产生了爱情。燕妮本人并不是一个只关心家长里短的家庭妇女,而是和马克思一样,关心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战士。马克思在家中与朋友谈天说地时,燕妮总是积极发言。燕妮兴趣广泛,在伦敦的报上经常发表一些对上演剧目的评价。燕妮是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所有著作中的手稿几乎都是燕妮抄下来的。而且,马克思的字迹潦草,有些字不用说别人,就连他本人都认不出来。但燕妮却把这种繁重而复杂的抄写工作看作是一种幸福。她曾经在生活简记中不无留恋地写道:“回忆我坐在卡尔的小房间,抄写他的潦草的论文的那些日子,是我毕生最幸福的日子。”
刚到伦敦的1849-1853年,是马克思一家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同时是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战士们拼命工作的几年。至于他个人的家庭生活,他并没有花多少心思,也没有因其艰难而丧失信心和动力。在这期间,由于需要抽出时间来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放弃了本来可以在英国谋到一个有固定收入的中等职位的机会。但是,他和恩格斯都明白《资本论》对于党在科学上的胜利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都为此付出了自觉的牺牲。马克思的一生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的自信来源于高尚的事业,因为没钱、没官而产生的所谓“自卑”只有通过崇高感才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支撑马克思能够克服那么多艰难困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恩格斯对他的无私帮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利益上面,而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上。恩格斯为了他和马克思共同的事业,从事了自己讨厌的经商活动。1854年春天,恩格斯考虑是否要回到伦敦,去从事写作。但这是最后的一次动摇了。从这时起,他就决定永远忍受他所憎恶的桎梏,不仅是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而且也是为了保存党的最优秀的思想家。只是根据这一点恩格斯才作出自己的牺牲,而马克思接受他的牺牲。作出这样的牺牲和接受这样的牺牲,都同样需要崇高的精神。
三、启示
马克思的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不被祖国承认,没有国籍,颠沛流离,孩子夭折等等,但是马克思自己并不后悔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马克思的一生也有着充实的、源源不断的精神享受,这与他本人所从事的高尚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和恩格斯有着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过的亲密无间的友情;他得到了一位高雅女性终生的陪伴与爱情;他在投入、忘我的科学研究中体会着人类追求真理的自豪感和快感;他得到了一种大多数人最缺乏的源源不竭的人生动力和崇高的意义感;他每天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中忙碌着,眼睛一睁开就体会着必然胜利的事业带来的无穷力量;他还得到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死法,他永远地睡着了;他的生命还不止于此,他的社会生命还将继续存在并对这个世界发生着作用!马克思所享受到的是深刻而持久的幸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学习马克思,做一个“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人,在为高尚事业的奋斗中收获人生幸福。我们学习马克思,要勤学,从学习开始树立理想,用理想指引方向,不畏艰险,坚定信念,担负时代重任。
营员提问:马克思的“要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从何而来?我们今天应该从中学习借鉴什么?
我们要对人生方向有深入的思考。马克思在青年时的想法是,要找到一个能让他一辈子保持真正热情的职业。这里的职业主要是事业的意思。其次,便是“名师指路”,即跟更多思想境界高、人生阅历多的人接触,了解他们的人生是如何选择的。在夏令营中,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找到思想境界高、有智慧的人。我们还要琢磨树立不同的人生志向对人生不同的影响,包括去体会不同人在同一事业当中的心理体验,进而明晰采用哪种观念做人做事能让我们更幸福。当我们把这样的思想历程走完了,志向也就树立起来。马克思跟底层人民有许多接触,这也启示我们要把人民生活的苦难装在心里。
营员感想
感想一:
今天之前,“马克思”在我脑海里只是一位伟人的名字;今天之后,“马克思”就是一个鲜活的人,是战士,是榜样,是好父亲,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马克思的一生帮助了无数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人”所能够得到的最崇高和最圣洁的感情。这样的人生,虽然物质上贫乏,但是幸福和崇高不会少。人就应该活出一个人样,而不能只满足于物质,要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感想二:
两个小时,我浅略地了解到马克思六十五年的光辉灿烂和风霜雨雪,使我由衷地为马克思传奇的一生钦叹。父亲给了他人生的启蒙,也培养了他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引导他了解到社会的苦难与真实,引导他深入思考黑暗中的出路,并以自己为炬火,即使贫病交加也要照亮革命的道路。在马克思眼中,投入为全人类服务的事业使他有持久、真正的热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还有两个人格相通、思想相通的战友,他的一生无疑是幸福的。
感想三:
如果有机会度过马克思的人生,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样的一生。从事使人充满持久热情的事业是无比幸福的,这也是我苦苦寻找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并不能像马克思一样思考,对很多问题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也缺乏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去体悟人生不同的可能性,找到最能使自己充满持久热情的事业,让自己的志向更加牢固,人格更加高尚,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