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选择了
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
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
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022年7月23日上午,走正道行远路云夏令营举办了题为《简谈信仰》的线上讲座,意在启发青年一代思考信仰和幸福的关系,希望青年人能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讲座回顾
本次讲座主讲人主要从“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的发展历程”“信仰及其与幸福的关系”“建立信仰的条件”四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信仰的思考。
一、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讲座伊始,主讲人紧紧抓住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趋利避害”这一根本本能,来揭示信仰发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又从“心灵慰藉”“抚慰伤痛”和“生命永恒”三个方面来谈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1)心灵慰藉
(西安大雁塔玄奘铜像)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人们会感到无助;面对生命的有限、世界的变幻莫测,人内心深处会生起莫名的恐惧、惆怅;面对一代代人周而复始的生老病死,人们要追问活着的根本意义何在。“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这些都属于心灵慰藉的内容。
(2)抚慰伤痛
真正的人要追问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衣食住行等需求已经解决,生存不再是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需求更加凸显。现如今空心病成了通用名词,自杀成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我国青年的抑郁检出率攀升,人们物质生活都有保障却陷入到精神痛苦中……这时,信仰就成了心灵休憩的港湾、治疗创伤的良药。
(3)生命永恒
当生命不朽不能实现后,精神不朽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不同的人对于利害的判断不同。换言之,人们都追求幸福,但是不同的人幸福观不同。衣食住行性等动物性需求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幸福的全部。而人受信仰驱使所追求的自豪、崇高、审美等就是动物性需求之外的幸福,而且是更高水平的幸福。
二、信仰的发展历程
(传统青龙纹样)
主讲人介绍了人类信仰的发展历程。人类信仰大致经历了原始自然崇拜、原始宗教、自为设计宗教和科学革命理论四个历史阶段。从信仰者认知角度又可以分为自发和自为两个阶段。从信仰的对象是否具有科学性的角度看可以分为迷信信仰和科学信仰。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迷信,也不是所有的理论都科学。从本质上来讲,宗教本身也是一种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讲到共产主义信仰时,主讲人强调它是由带有假说环节的科学体系构成,是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信仰。这是因为:
第一,共产主义信仰在科学性和超越性两个方面是其它信仰难以超越的。以往的信仰给人许诺了美好未来,然而却是建立在欺骗基础上,不具有科学性。
第二,在非迷信性信仰中,共产主义信仰的丰富性和美好性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在科学的信仰中,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的信仰需求的契合度是相对最好的。
第四,共产主义信仰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一致性是最好的。
第五,共产主义信仰是信仰的高级形式,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还使“我”进入群体趋利避害状态,使人超越一己之私,不再与他人处于必然的对立状态。
三、信仰及其与幸福的关系
关于信仰的定义,主讲人从生物的趋利避害本能和人的心理结构出发,谈到不同时期生物趋利避害的内容是不同的,利害标准也会随生物的进化而逐渐丰富,幸福就是我们对于利的另一种说法,人的幸福观也在随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
幸福的类型可以概括为生理、生理-心理、心理三类,从发展的顺序可以概括为舒服、惬意、愉悦、美感、爱感、崇高感等心理感受,其中舒服是生理性感受,惬意、愉悦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感受,美感、爱感、崇高感是心理性感受。幸福内容的排序与信仰四个阶段的排序是一致的。信仰越处于初级阶段,信仰中追求舒服的内容越多;信仰越处于高级阶段,信仰中的审美内容越多,追求信仰之所以能够体会到崇高感正是因为信仰符合审美理想。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主讲人给出了信仰的定义:信仰是在心理需求驱动下,以信念为前提,熔审美和理想于一炉的崇仰心理体系。
主讲人进一步指出人对信仰是有很强的心理需求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假恶丑的排斥,这不仅决定信仰的发生,也决定了信仰的内容。有的信仰的建立是外界作用的结果,但是,这并不说明信仰发生的依据在心理之外,恰恰是因为心理的需求,使得外界作用成为可能性化为现实性的条件。
关于信仰与幸福的关系,主讲人指出,科学的信仰体系,尤其是那种高尚的科学的信仰,它本身就构成一种条件,可以把人的群体趋利避害本能调动起来。人一旦启动群体趋利避害本能,就没有恐惧感,胆量大得出奇,还会产生自豪、崇高感,从而会有英雄主义气概。而处在个体趋利避害状态下的人常常会表现为自私、下贱、胆小等。科学的信仰,尤其是高尚的理想,因它坐落在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会具有无比的坚定性。
四、建立信仰的条件
主讲人提纲挈领地谈到,如何建立信仰,简言之就是:信且仰之。
具体讲来,建立信仰首先要求心理需求携带的心理能量超越建立信仰的阈限,此处所说的阈限就是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其次,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最后,还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华民族要想不挨欺负,个人要想实现幸福,就要从树立高尚的信仰开始。祝愿每位同学早日找到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
营员感想
精彩感想一:
信仰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对信仰的作用还是非常向往的。共产主义信仰符合人类追求永恒的本能,让人处于群体趋利避害的状态,能够激励人克服艰难困苦,激发英雄主义精神,就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些英雄一样。每个人内心都很追求进步、很向往美好,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可能是每个人对进步和美好的理解不一样,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不一样,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认识深度不同,对历史的把握不同,有很多的观念尚待优化。建立真正的信仰,来自每天踏踏实实的进取和努力。每天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思考问题,真正去理解一个又一个道理,丰富知识结构,不断反思优化自己的观念,还要不断实践,在事上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我们自己。
营员感想二:
今天的讲座是关于信仰的。这个词之前听得也挺多的,但也仅限于听听,更多的了解其实很少,总觉得这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现在想来,是自己之前的视野太狭隘了,也很少思考,所以索性就回避它。主讲人讲述了为什么要有信仰,以及建立信仰的条件,并举了一些例子,向我们介绍了拥有美好信仰的人是怎样的。在听讲中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要确立信仰,为什么我们需要信仰以及我们要怎样去建立自己的信仰。感触最深的是崇敬有信仰并不断去践行的伟人,以及更多地理解他们,同时我也对那样有目标、有方向、为人民服务、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产生了向往。
营员感想三:
今天听了关于信仰的讲座,结合前面的讲座,我对信仰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的根本本能就是趋利避害,而我们只有从个体趋利避害状态进入群体趋利避害状态,把个人的使命同群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人人都是追求幸福的,但我认为那种个人的小资生活都是短暂的幸福,过后就会麻木,而只有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获得恒久的幸福。我也知道了信仰与幸福的关系,科学的信仰导致幸福,科学的信仰也是追求群体趋利避害的,是一种英雄主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建立信仰的条件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必要的知识储备(寻找科学的信仰)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之后,我相信我们能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信仰,去实现人生幸福。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素材,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