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往届回顾 > 2022年

讲座回顾 |『名师论坛』第四讲:青年大学生如何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

 2022-08-08 走正道行远路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图1.JPG

2022年7月20日上午,受走正道行远路云夏令营组委会的盛情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建军以《青年大学生如何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题,给同学们带来一场视野宏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线上报告。报告中,刘建军教授阐述了共产主义信仰产生的历史渊源、演进历程和基本内容。

讲座回顾

刘建军教授认为青年大学生不仅具有确立信仰的心理需求,而且具有高度发达的理性思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向青年大学生明确地、透彻地阐述共产主义信仰,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地选择并确立共产主义信仰。

图2.jpg

刘建军教授首先从学理上辨析“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联系和区别。刘建军教授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将共产党人的信仰称为“共产主义信仰”或“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参照坐标,从狭义上说,“共产主义信仰”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社会政治性信仰;从中义上说,“共产主义信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广义上说,“共产主义信仰”大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之前和之外也有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中义的“共产主义信仰”概念。刘建军教授认为作为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渴望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大学生,应当尝试辩证地使用大中小三种层次的共产主义信仰概念。

从广义的共产主义信仰概念出发,刘建军教授追溯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渊源。刘建军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意味着共产主义信仰的创立,而是意味着人类历史早就存在着的共产主义信仰具备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刘建军教授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而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发展乃至终结的古老信仰,具有久远的演化历史。共产主义信仰最初孕育于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长达一百九十九万年之久。刘建军教授结合心理学指出,童年时期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成人阶段是很难改变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相当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人类心理结构和精神世界的塑造是极其强大的。在这一时期,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思维方式已然深深地压入人类的无意识层次和潜意识层次,存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血缘共同体之中。因此,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蕴含着共产主义信仰之谜的解答,体现为四个方面的理论启示,即共产主义的原则决不是幻想、人人心中都有一颗共产主义种子、家庭中保存了原始共产主义因素、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不灭的乡愁。

图3.jpg

刘建军教授系统回顾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过程。刘建军教授认为人类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最初追求发生于奴隶社会的初期,人类历史上的奴隶起义运动体现出人类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追忆。由于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人类社会必然由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为私有制社会。人类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无法泯灭,继而异化为对天国共产主义的幻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中心地带被私有制文明所占据,因此人类只能在社会边缘地带寄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16世纪以来,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为背景设想人类理想社会的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理想社会的历史方位,即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过渡至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仅体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终极理想,而且体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终极关怀。

以中义的共产主义信仰概念为出发点,刘建军教授认为科学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着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这是指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存在宗教共产主义涉及的鬼神。第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社会进步自然延伸的结果,体现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刘建军教授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终极性理想,其引领作用发挥的前提是这一理想尚未实现,其实现的必然性可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以支撑。第三,自由全面的人生追求。这体现出共产主义信仰如何落实到人生层面。第四,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从这一信念的角度来看,共产主义信仰可以称之为“人民主义信仰”,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根本信念指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信仰对象,体现出共产主义信仰在政治道德方面的具体要求。刘建军教授认为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书法作品具有象征共产主义信仰的符号意义。对共产党员而言,为人民服务并不取决于人民的态度,也不是为了利益交换,而是由信仰所驱动的终生职责和单向义务。刘建军教授强调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精髓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两者同等重要且相互支撑。

图4.jpg

在讲座的答疑环节,刘建军教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青年大学生如何具体践行为人民服务、如何理解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性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刘建军教授指出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在学习、工作、社会等方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服务祖国、促进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为人生目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特征在于人与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遵守着共产主义原则。同学们听完讲座后受益匪浅,表示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以提升人生境界,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塑造精神世界,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以指导实践活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员感想

精彩感想一:

听刘老师的讲座收获很大,很多观点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我们普遍会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建立起来,而刘老师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顾,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其实早就在原始社会存在过,而且是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这对于人类心理结构的发育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有人在本能上都是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美好的社会关系的。刘老师还讲到,家庭的存在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微观形态,共产主义寄托着人类的乡愁。通过这些论证,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外在的道德要求,而是我们内在的真实需求,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感想二:

听完刘老师的讲座,我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主要内涵等有了新的认识。共产主义信仰既是我们发展的历史由来,也是我们未来的必然趋向。正如刘老师所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颗共产主义种子”。这不是一种鸡汤式的幻想,而是基于规律的一种科学认知,我想,也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所在。立足当下与自身,我们既要怀着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也要不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套话,也不代表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与我们自己的发心,与我们对待国家民族、对待身边的人,乃至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的态度是相关的。当我们真诚地尝试体会、理解和实践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实现自身的人生幸福。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讲座回顾”部分转载来源:

《刘建军教授为走正道行远路云夏令营作线上报告》_红歌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