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走正道行远路”2023年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夏令营,围绕“仿生偏振导航系统”“C919开启中国航空新时代”“三峡水利工程”三个主题开展了火热的“学术论坛”,三名博士主讲人与其他各高校、各年级、各专业的营员作面对面交流。
报告一:仿生偏振导航介绍
本次学术论坛的第一场报告介绍了仿生偏振导航系统。主讲人对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导航技术进行了详细解析。报告旨在向同学们传递导航技术在国家安全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引发同学们对这一科研领域的兴趣。
主讲人首先介绍了仿生偏振导航的物理机制。仿生偏振导航利用新光学导航机制,获取并解读太阳光经大气散射形成的偏振光场信息,从而可以解决卫星拒止、干扰对抗以及复杂环境下自主导航的难题。此项技术被美国视为导航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早在2003年美国NASA就提出了不依赖卫星的BEES计划。主讲人还指出,我国在这项技术上已初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了关键器件的自主可控。目前,我国正与美国竞相突破这一核心技术。最后,主讲人鼓励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深入思考,积极参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工作。
报告二:C919开启中国航空新时代
本场报告的主讲人围绕“C919国产中程窄体干线客机”,为同学们讲述了“大飞机的重要意义”“大飞机发展历程的启迪”“正确认识评价C919”。
首先,大飞机的经济发展意义和军事价值非常重大。从经济角度看,C919的成功研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单纯从国外进口和租赁大飞机的现状,同时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同步大发展,材料、装备、软件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从军事角度来讲,大飞机是战略空军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作为预载机平台、运载高科技武器、战略投送与跨区作战等,提高我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和防卫能力。
接着,主讲人讲述了国产大飞机艰难曲折的三次研发过程,让同学们明白:在飞机制造领域,合作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坚持自主设计,掌握主动权。最后,他指出自主设计的C919背后离不开多家供应商的集成合作,大涵道比民用发动机成为我国民航工业的一个“卡脖子”问题,国外目前给我们提供的是“阉割版”发动机,材料和性能低了一代。
这场报告启迪我们:我国只有坚持发展核心技术,聚焦关键技术,持续不断合力攻关,才能突破国外垄断。
报告三:从百年三峡建设看懂水利工程
主讲人重点从“三峡工程的缘由”“三峡工程的全景介绍”“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了解决长江洪水灾害,最好的方案就是修建三峡大坝。从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关于治水的论述到2020年三峡工程获得整体竣工验收,三峡工程走过了百年历程。三峡工程的实施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主讲人主要围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来展开,主要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发电建筑物和通航建筑物等。三峡工程开发需要库区范围120万人民离开故乡,移民他地。正是这种“顾大家、舍小家”的奉献,成就了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将长江最险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主讲人着重提到三峡工程所需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由于我国还没有能力建成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最后是通过引进合作加上自主创造完成的。
经过三位主讲人绘声绘色、深入浅出的分享,营员们对于“卡脖子”技术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一位学文科的同学感慨道:“原本以为离自己学科十分遥远的内容会非常枯燥,没想到‘学术论坛’的内容这么生动。三个不同学科的报告内容给我打开了三扇大门,也让自己迫切想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走正道行远路夏令营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一直以来秉持“博闻广见、卓有通识”的理念,每年都会邀请人文艺术、哲学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开展主题丰富的学术讲座,往年曾邀请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结构工程学与力学专家王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教授,知名电视人翟树杰,著名导演刘毅然,著名作家陈彤、张作民等众多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与营员们共同探讨文化、艺术、心理学、经济学、系统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问题,并且组织来自不同专业、各个高校和年级的营员进行科普分享和学术研讨,帮助营员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此外,夏令营还践行“寓学于乐,寓乐于学”的教育理念,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将学习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学习探讨与丰富的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与乐的交织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夏令营的“智育”效果初显,在各领域涌现出的许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立志扎根科研,奉献国家,真正放下名利做科研。此次“学术论坛”为青年学者传承科学精神、带领同学走进科学前沿、激发同学学习动力搭建了探索性平台。走正道行远路夏令营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期待有更多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学将所学在“学术论坛”的舞台上分享,让“吾侪所学关天命”的使命和担当真正落地生根。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知识才干是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必须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在夏令营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中和全方面的智育培养体系下,越来越多的营员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知识结构越发完善,也逐步培养起对知识、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